负面清单是一种管理模式,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和行业不对外资开放或对民资设限,未列入清单的领域则可自由进入。它旨在明确禁止和限制措施,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促进公平竞争和投资便利化。
负面清单是一种管理制度,通过列出禁止和限制进入的行业、领域和业务,明确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方面的规则,这一制度最早起源于国际经贸往来,旨在解决国与国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最大化问题,负面清单制度自2018年正式实施,并逐年修订,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负面清单的定义和分类

负面清单主要分为两类:禁止准入类和许可准入类,禁止准入类事项是指市场主体不得进入的领域,而许可准入类事项则表示市场主体需要获得特定许可才能进入的领域,2021年版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中,禁止准入类有6项,许可准入类有111项,共计117项。
负面清单的历史和发展
中国的负面清单制度始于2016年,最初在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四省市进行试点,2018年,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正式实行,此后,每年都会发布新版本的负面清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动态调整,2021年版的负面清单比2020年版减少了6项,新增了“禁止违规开展新闻传媒相关业务”的条款。
负面清单的适用范围和主体
负面清单制度适用于境内外投资者,是对各类市场主体市场准入管理的统一要求,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仅针对境外投资者,属于外商投资管理范畴,负面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不能再随意出台对市场准入环节的审批措施。
负面清单的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金融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每年的负面清单都会有一些调整,以反映国家政策的变化和市场需求,2021年版负面清单中,新增了“禁止违规开展新闻传媒相关业务”,并在金融业中删除了一些许可事项。
负面清单的意义和影响
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有助于简化市场准入程序,提高市场透明度,促进公平竞争,它不仅能够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还能够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负面清单制度还有助于吸引外资,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负面清单的管理和完善
为了确保负面清单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所有市场准入管理措施都必须列入全国统一的负面清单,严禁在清单之外违规设立准入许可或增设准入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会定期评估市场准入效能,排查地方违背市场准入制度的情况,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负面清单制度是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明确市场准入的规则,促进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负面清单制度将不断优化和完善,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FAQs

Q1: 什么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A1: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是指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中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Q2: 如何理解负面清单中的禁止准入类和许可准入类?
A2: 禁止准入类事项是指市场主体不得进入的领域,而许可准入类事项则表示市场主体需要获得特定许可才能进入的领域,非公有资本不得从事新闻采编播发业务属于禁止准入类,而未获得许可不得发行股票则属于许可准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