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有多种意思:,1. 封闭、堵塞,如“封闭洞口”。,2. 密封、不透气,如“密封包装”。,3. 限制、约束,如“封锁消息”。,4. 授予、给予,如“封官拜爵”。
1、名词

疆界、边界:古代在边境种树以划分疆界,封”有疆界之意,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中“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内”“封外”分别指天子或诸侯领地之内和之外。
坟墓:如《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中“金银财币尽于厚藏,积石为封”,这里的“封”即指坟墓。
坟堆:与“坟墓”意思相近,也是指隆起的土堆,如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中“而五人者亦得以加其土封”。
物体隆起处:如《列子·杨朱》中“聚酒千钟,积曲成封”,这里的“封”表示堆积形成的隆起物。
封禅时所建的祭坛或刻石:《史记·孝武本纪》中“封,禅祠宇,获芝,赤雁集焉”,以及《史记·孝武本纪》中“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等记载都体现了这层含义。
姓氏用字:“封”可作为姓氏,如历史上的封德彝等。
量词:用于计算包裹或装东西的单位,如“一封信”。
2、动词

堆土植树为界:这是“封”的本义之一,如《周礼·地官·大司徒》中“制其畿疆而沟树之”,郑玄注“封,起土界也”,现多指在边界上培土、植树等行为。
分封土地:古代帝王把土地分给臣子,如《史记·货殖列传序》中“故太公望封于营丘”,以及宋·苏洵《六国论》中“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等。
帝王筑坛祭天及四方山岳之神: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堆土筑坟:如《礼记》中“封王子比干之墓”。
封闭、堵塞:使不能通行或随便打开,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以及巴金《等着盼着》中“他们却住了嘴,封了门”等。
限制、禁止:如“故步自封”,意思是限制在自己的范围内,不求改进。
3、形容词
大:如《诗经·周颂·烈文》中“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毛传“封,大也”;还有“封豕”(大猪)、“封豕长蛇”(大猪和长蛇,喻大恶元凶)、“封羊”(一种大羊)、“封兽(古指大象)”等说法。

“封”字的含义丰富多样,涵盖了从具体事物到抽象概念的多个层面,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习俗和哲学思想,也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一些基本用法,如作为姓氏、量词以及某些固定表达中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