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仑片是一种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主要用于治疗失眠、焦虑和癫痫等症状。它具有镇静、催眠和抗焦虑作用,但也可能引起嗜睡、头晕等副作用。
唑仑片是一种苯二氮卓类的镇静催眠药,具有显著的镇静和催眠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失眠,特别是对于入睡困难的患者,其药理作用与地西泮相似,但代谢速度更快,在苯二氮卓类中属于代谢最快、作用最强的药物。
一、基本信息

1、主要成分:艾司唑仑片的主要成份为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片的主要成分为阿普唑仑。
2、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3、适应症:主要用于抗焦虑、失眠,也用于紧张、恐惧及抗癫痫和抗惊厥。
二、药理作用与机制
1、药理作用:艾司唑仑片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γ氨基丁酸A受体复合物上,特别是α1亚型部位,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导致镇静和催眠效果。
2、作用机制:艾司唑仑片作为苯二氮卓类药物,主要通过加强中枢神经内GABA(γ氨基丁酸)受体的作用,影响边缘系统功能而产生抗焦虑效果,它还能缩短或取消NREM(非快速眼动)睡眠第四期,并阻滞对网状结构的激活,从而达到镇静催眠的目的。
三、临床应用与用法用量
1、临床应用:艾司唑仑片常用于暂时缓解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的问题,特别适用于入睡困难的患者,它还可用于抗焦虑、紧张和恐惧情绪,以及作为抗癫痫和抗惊厥的辅助治疗。
2、用法用量:成人常用量镇静时一次1~2mg(1~2片),一日3次;催眠时一次1~2mg(1~2片),睡前服;抗癫痫、抗惊厥时一次2~4mg(2~4片),一日3次,具体用量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
四、不良反应与禁忌
1、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嗜睡、头昏、乏力等,大剂量偶见共济失调、震颤、尿潴留、黄疸等,极少数病人可能会发生兴奋、多语、睡眠障碍甚至幻觉等症状,但停药后上述症状很快消失,有依赖性,但较轻,长期应用后停药可能发生撤药症状,表现为激动或忧郁。

2、禁忌: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以避免加重病情,重症肌无力患者禁用,以免加重病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患者禁用,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妊娠期妇女应避免使用,因为可能增加胎儿致畸的危险,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因为该药可通过乳汁分泌,对其他苯二氮卓类药物过敏的患者也可能对艾司唑仑过敏。
五、注意事项与药物相互作用
1、注意事项:用药期间不宜饮酒,以免加重镇静作用,肝肾功能损害者能延长本药消除半衰期,需谨慎使用,癫痫患者突然停药可能引起发作,因此应逐渐减量,有精神抑郁病史的患者应慎用,以免加重病情,避免长期大量使用以防成瘾,出现呼吸抑制或低血压常提示超量,需立即就医处理。
2、药物相互作用:与中枢抑制药合用可增加呼吸抑制作用,与易成瘾和其他可能成瘾药合用时,成瘾的危险性增加,与酒及全麻药、可乐定、镇痛药、吩噻嗪类、单胺氧化酶A型抑制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可彼此增效,与抗高血压药和利尿降压药合用可使降压作用增强,与西咪替丁、普奈洛尔合用本药清除减慢,血浆半衰期延长,与扑米酮合用由于减慢后者代谢,需调整扑米酮的用量,与左旋多巴合用时可降低后者的疗效,与利福平合用可增加本品的消除血药浓度降低,异烟肼抑制本品的消除可使血药浓度增高,与地高辛合用可增加地高辛血药浓度而致中毒。
六、特殊人群用药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妊娠三个月内妇女避免使用,因为可能增加胎儿致畸的危险,妊娠后期用药可使婴儿出生后产生撤药症状,故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分娩前及分娩过程中用药可影响新生儿肌张力较弱、活动减少等症状,哺乳期妇女应慎用,因为该药可分泌入乳汁。
2、儿童:18岁以下儿童用量尚未确定,因此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唑仑片作为一种强效的镇静催眠药,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患者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