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浪。
字义解释
1、名词:

波浪:指江河湖海上起伏的大波,如“海浪”“风浪”等。
像波浪一样起伏的东西:如“麦浪”“声浪”等,形容物体呈现出类似波浪的起伏形态。
古州名用字:故地在今四川省屏山县一带。
姓氏用字:浪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如晋代有浪逢。
2、动词:
水波涌起、波动:如“水波涌起,波浪滔天”,描述水因风吹、石激等原因而形成的涌动状态。
放纵、没有约束:表示行为或情感上的不受限制,如“放浪形骸”“浪荡不羁”等,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过于自由、不受传统规范束缚。
敞开、亮出来:在某些方言中,“浪”可以表示将某物敞开或显露出来,如“浪山头”表示把山头露出来。

逛、无事到处遛:表示随意走动、闲逛,如“他没事到处浪”。
3、形容词:
液体滴落、流动的样子:如“泪浪浪”,形容眼泪等液体滴落或流动的状态。
空的、无用的:表示事物没有实际内容或价值,如“浪广”(空泛)、“浪荡”(空阔)等。
言词不干净、随口说脏话:形容人说话粗俗、不文明,如“浪得很”表示说话非常不雅。
轻易、随便:表示做事情不认真、不严肃,如“浪舌”(随意乱说)、“浪骂”(乱骂)等。
极、非常:在某些方言中,“浪”可以表示程度很深,如“我女儿一见就喜浪了”。
4、副词:

徒然、白白地:表示某种行为或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徒劳无功的,如“浪死”(徒然死去)、“浪泊”(徒然停留)等。
相关文化现象
1、文学作品中的“浪”意象:在文学作品中,“浪”常常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它可以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命运的无常,也可以象征着自由、奔放的精神,在诗歌中,诗人常常用“浪”来描绘大海的壮阔和人生的波澜壮阔;在小说中,作者也常常用“浪”来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2、音乐与艺术中的“浪”元素:在音乐和艺术作品中,“浪”也经常被用作一种表现手法,在音乐作品中,作曲家常常用波浪般的旋律来表达情感的起伏和变化;在绘画和摄影作品中,艺术家也常常用波浪的形态来构图和表现主题。
FAQs
1、“浪”字的字形结构是怎样的?
“浪”字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左部为形旁“水(氵)”,其古字形像水流,表示与水相关;右部为声旁“良”,表示“浪”的读音与“良”相近。
2、“浪”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哪些含义?
在古代汉语中,“浪”字的含义主要有沧浪水、波浪、流荡散漫、放纵不拘等。《说文解字》中解释“浪”为“沧浪水也”;《诗经·邶风·终风》中有“谑浪笑敖,中心是悼”之句,这里的“浪”表示流荡散漫、放纵不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