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是一种记录并重现物体全部光学信息的技术,能展现物体的立体图像和深度信息。
全息是一种数字化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各种应用场景中越来越广泛,以下是对全息的详细介绍:

1、定义:
全息一词最早出现于物理学领域,是“全部信息”的简称,1948年,物理学家盖柏和罗杰斯发明了一种新的照相技术,能够拍摄到物体的全方位立体影像,底片的任何碎片都能显示整体原像,这种乙事物包含有甲事物的全部信息,或局部包含有整体全部信息的现象称为全息现象。
2、基本原理:
全息术包括记录与再现两个步骤,记录时利用相干光源照射物体生成物体波,再利用同一光源生成参考波,两束光在全息板上相交叠加产生干涉图样即全息图,其记录了物体波的振幅和相位的全部信息;再现时用相同的参考光照射全息图,全息图中的干涉条纹可视为无数光栅的叠加,发生光栅衍射重建出原始的物体波,从而生成三维图像。
3、主要类型:
3D全息投影:基于光的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可将物体的全息图像呈现在空气中,无需辅助工具就能欣赏逼真的立体画面,展示内容可按需定制、自由更换,能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全息展示柜:利用全息技术把物品影像悬浮在半空中,虚拟与真实结合,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三维影像展现,能把商品细节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广泛应用于展览展示设计。
全息沙盘:将传统沙盘模型与数字多媒体技术融合,生成三维立体图像并投放至特定材质的展示介质上,具有多媒体互动控制系统、投影系统、声光系统等全方位立体化展示技术,展示效果更直观、更具科技感和互动性。

全息隐形屏:透明、隐形,播放全息视频或3D视频时能形成极强的三维悬浮感和“裸眼AR”视效,屏幕前后的场景和画面可三维融合,轻薄美观、可弯曲裁剪,应用灵活。
全息风扇:将图像投影在旋转的风扇叶片上,通过视觉错觉使图像呈现出三维立体效果,可在相对明亮环境展示,图像清晰、色彩鲜艳,无噪音、气味,设备尺寸和展示内容可个性化定制。
4、应用领域:
舞台表演:如德国马戏团Roncalli使用全息影像代替活体动物进行马戏表演,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
艺术创作:艺术家们利用全息技术创作各种沉浸式装置艺术作品,如Lull沉浸式装置等。
商业展示:企业展厅、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常用全息技术展示大型、复杂或贵重物品,方便客户参观且不损坏物品,还能提高展品的安全性和观赏度。
娱乐活动:在一些演唱会、晚会等场合,全息技术也被用于打造独特的舞台效果,如香港体育馆李克勤演唱会的特别舞台。
5、发展趋势:随着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领域的应用与研究兴起,计算全息展示出了更广阔的应用能力,计算全息技术有望与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结合,进一步提升其应用能力和用户体验。

以下是关于全息的两个问题及解答:
1、什么是全息照片?
全息照片是一种利用激光等技术记录物体三维信息的摄影方式,与传统照片不同,它不仅记录了物体的光强信息,还记录了光的相位信息,当用特定的光线照射全息照片时,可以重现出物体的三维图像,并且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细节,仿佛物体就在眼前一样,一张全息照片中的花朵,不仅能看到其外观形状,还能看到花瓣的层次、花蕊的细节以及背后的背景等。
全息照片的拍摄需要用到相干光源(如激光),在拍摄过程中,物体反射的光与参考光相互干涉形成干涉条纹,这些条纹被记录在感光材料上,当再次用参考光照射全息照片时,根据衍射原理,这些条纹会衍射出原始物体的光波,从而重现物体的三维图像。
2、全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应用?
信用卡防伪:信用卡上的全息防伪标签是常见的应用之一,通过在卡片上添加全息图案,增加了伪造的难度,这些全息图案通常包含了一些特殊的标识或信息,在不同的角度下观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效果,便于人们识别真伪。
汽车后视镜:一些汽车的后视镜采用了全息技术,这种全息后视镜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减少盲区,它通过在后视镜表面显示实时的车辆后方图像,并且可以根据驾驶员的视角自动调整图像的角度和位置,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手机屏幕显示:部分高端手机开始尝试采用全息显示技术,通过全息投影的方式将图像或信息显示在屏幕上方的空间中,用户无需直接盯着屏幕就能获取信息,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的交互方式,不过目前这项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大规模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