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指固体吸收热量后变为液体的过程,如金属熔炼。
1、基本释义:

固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变成液体,金属、冰块等物质在加热到特定温度后会从固态转变为液态,这一过程就是熔,像铁的熔点是1538℃,当温度达到这个数值时,铁就会开始熔化。
2、详细字义:
作为动词,“熔”的本义是用高温使固体物质转变为液态,如《说文》中记载“鎔,冶器法也”,意思是铸造器具的方法,即通过高温将金属等固体物质熔化后,再铸造成各种器具。
作为名词,可指铸造器物的模子,如《汉书·董仲舒传》中的“犹金之在鎔,惟冶者之所为”,这里的“鎔”就是指铸造金属器具的模具。
3、相关词语:
熔体:熔融的物质;熔融状态的材料,玻璃就是一种常见的熔体,它在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上都有独特的表现。
熔断:保险丝烧断,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因发热而熔断,从而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熔丝:由合金制成、在比较低温度下熔解的导线,当电流超过一定值时,熔丝会升温到熔解点,使电路断开,防止电器设备因过载而损坏。

熔岩:从火山或地面裂缝中喷溢出来的岩浆,熔岩在冷却后会形成各种火山岩,如玄武岩、安山岩等。
以下是关于“熔”的两个常见问题及解答:
1、“熔”和“融”有什么区别?
“熔”主要强调固体受热变成液体的物理过程,通常与温度变化有关,比如金属的熔炼、冰的融化等;而“融”除了表示融合、融洽等抽象概念外,在物理层面也有相似的意思,但更侧重于两种或多种物质相互混合、交融的过程,不一定是因为受热,比如不同种族、文化的融合,或者是把糖融入水中等。
2、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熔点不同?
物质的熔点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内部的分子结构、化学键类型和强度等因素决定的,金属一般具有较高的熔点,这是因为金属原子之间存在较强的金属键,需要较高的能量才能破坏这种化学键,使金属从固态转变为液态;而非金属元素的分子间作用力相对较弱,熔点可能较低,晶体结构的复杂程度、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也会对熔点产生影响。
标签: 熔化 熔炼 熔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