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是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
收购的定义
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收购是企业资本经营的一种形式,既有经济意义,又有法律意义,从经济意义上讲,收购意味着一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易手,原来的投资者丧失了对该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从法律意义上讲,中国《证券法》规定,收购是指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的30%时发出要约收购该公司股票的行为,其实质是购买被收购企业的股权。
收购的类型
类型 | 说明 |
横向收购 | 同属于一个产业或行业,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发生的收购行为,目的在于消除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收购公司的垄断实力或形成规模效应。 |
纵向收购 | 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紧密相关的公司之间的收购行为,实质上是处于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公司间的收购,有利于收购后的相互融合。 |
混合收购 | 生产和经营彼此没有关联的产品或服务的公司之间的收购行为。 |
善意收购 | 收购者事先与目标公司经营者商议,征得同意后,目标公司主动向收购者提供必要的资料等,并且目标公司经营者还劝其股东接受公开收购要约,出售股票,从而完成收购行动的公开收购。 |
敌意收购 | 收购者在收购目标公司股时,虽然该收购行动遭到目标公司的反对,而收购者仍要强行收购,或者购者事先未与目标公司协商,而突然提出收购要约。 |
收购的业务流程

1、选择收购对象与时机:对潜在的收购对象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分析宏观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2、进行尽职调查:委托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专业人员组成项目小组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
3、制定融资方案:根据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采取合适的融资方式。
4、确定收购方式:如要约收购、协议收购等。
5、签署收购协议:明确收购价格、数量及要约期间等收购条件。
6、办理相关手续:如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和被收购公司的注销登记等。
收购的注意事项
1、法律合规性:确保收购过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证券法》、《公司法》等。
2、财务风险评估: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评估潜在的财务风险。

3、商业秘密保护:在收购过程中,注意保护目标公司的商业秘密,避免泄露给竞争对手。
4、职工安置问题:妥善处理目标公司职工的安置问题,确保收购后的稳定运营。
相关问答FAQs
Q1: 收购与兼并有什么区别?
A1: 收购(Acquisition)通常是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票或资产来获得其控制权,在这个过程中,被收购的公司可能会保留其法人地位,但最终控制权会转移到收购方手中,而兼并(Merger)则是指两家公司合并成一家公司,其中一家公司通常会消失,其资产和负债被并入另一家公司,兼并后,新成立的公司将继承原公司的法人地位和所有权利义务,简而言之,收购更侧重于控制和所有权的转移,而被收购公司的法人地位可能保持不变;兼并则是两家公司完全合并为一,其中一方的法人地位不再存在。
Q2: 如何评估被收购公司的价值?
A2: 评估被收购公司的价值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和方法,财务分析是基础,包括审查被收购公司的财务报表、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以及资产负债表等,以了解其财务状况和潜在价值,市场比较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即参考同行业或类似规模公司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来估算被收购公司的市场价值,还可以考虑使用折现现金流法(DCF),该方法通过预测被收购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并按照一定的折现率将其折现到当前时点,从而得出公司的估值,还需要考虑非财务因素,如品牌影响力、知识产权、市场份额、管理团队能力等,这些因素也可能对被收购公司的价值产生重要影响,评估被收购公司的价值需要综合考虑财务、市场和非财务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标签: 收购 定义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