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究竟是什么?

都卡 股市行情 23
自贸区有两种,一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自贸协议形成的区域,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另一种是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运入货物时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免于实施惯常海关监管制度的区域,如中国的上海自贸区。

自贸区是什么

自贸区即自由贸易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自贸区究竟是什么?-第1张图片-ECN交易平台排行榜

广义的自贸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自贸协议,在WTO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从而形成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大区”,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狭义的自贸区:是在一国或地区的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各国的自贸区在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通常都致力于促进国际贸易、吸引外资、推动经济发展等。

自贸区的主要类型

双边或多边自贸区:由多个国家或地区共同参与,通过签署自贸协定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由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打造。

国内自贸区:即自由贸易园区,是一国的部分领土,运入该区域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中国的上海自贸区就是典型的自由贸易园区。

自贸区的作用

促进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商品和服务能够更自由地在成员国之间流动,扩大市场范围,增加贸易机会。

推动经济增长:吸引国内外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提升国际竞争力: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有利的发展环境,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竞争力,进而增强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介绍

成立背景: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境内,区域面积为120.72平方公里,涵盖保税区片区、陆家嘴片区、金桥片区、张江片区、世博片区等五大片区。

自贸区究竟是什么?-第2张图片-ECN交易平台排行榜

发展历程: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4年6月28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措施》,2015年1月29日,国务院印发通知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此后,上海自贸试验区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

主要成果: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率先实施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简化了外商投资审批流程;建立了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推动了金融开放创新;推进了“证照分离”改革,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等,这些成果不仅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借鉴。

标签: 自由贸易 经济特区 贸易政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