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指个人或组织面临可能带来严重负面后果的紧急状况,常需迅速决策应对,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引发变革或导致困境加剧。
定义
1、字面释义:在汉语中,“危”代表危险,“机”代表机会,危机一词由危险和机会两个词组成,意味着危险与机遇并存。

2、学术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危机进行了定义,赫尔曼(Charles F· Herman)将危机定义为一种形势,这种形势出乎决策者的意料,对决策者的根本目标构成威胁,且做出反应的时间有限,美国的约翰·福斯特教授(John B. Foster,1980)从生态学角度描述了危机情景中的急需迅速决策、缺乏训练有素人员、严重缺乏物质资源、应对时间极其有限等特征,劳伦斯·巴顿(Laurence Barton,1993)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损害。
特点
1、意外性: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往往是始料未及的,难以准确预测。
2、聚焦性:在信息时代,危机的信息传播速度比危机本身发展更快,媒体对危机的报道会使危机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3、破坏性:危机会给个人、组织或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混乱、恐慌和损失。
4、紧迫性: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能量会迅速释放并快速蔓延,如果不及时控制,危机会急剧恶化,造成更大损失。
类型
1、自然危机:指由自然灾害引起的危机,如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这些灾害通常具有不可抗力,难以预测和避免,但可以通过预警系统和应急措施来减少损失。
2、人为危机:由人为因素引发的危机,包括恐怖袭击、犯罪活动、技术失误、管理不善等,这类危机的发生往往与个体或组织的行为有关,可以通过加强安全防范、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来预防和应对。
3、经济危机:由于经济因素引发的危机,如金融危机、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等,这类危机对社会经济秩序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应对。

4、公共卫生危机:涉及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如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故等,这类危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保障公众健康。
5、政治危机:由于政治因素引发的危机,如政权更迭、政治动荡、国际关系紧张等,这类危机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产生影响,需要政府和政治各方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来解决。
危机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时刻,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和紧迫性等特点,了解危机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危机、应对危机,并在危机中寻找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