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计算是把利息加入本金后再计算利息的方法。
复利计算是指在计算利息时,不仅本金会产生利息,而且前期所产生的利息也会在后续计息周期中作为本金的一部分继续产生利息,即“利滚利”的计算方式,其计算公式为:F = P × (1 + i)^n
,

F:表示期末本利和,即经过 n 期复利计算后最终的总金额。
P:代表初始本金,也就是最初投入或存入的金额。
i:是每期的利率,以小数形式表示,例如年利率为 5%,则 i = 0.05;月利率为 3%,则 i = 0.03。
n:代表复利计算的期数,如按年复利计算时的年数、按月复利计算时的月数等。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示例表格:
项目 | 数值 |
初始本金(P) | 10000 元 |
年利率(i) | 5%(即 0.05) |
复利期数(n) | 3 年 |
期末本利和(F) | 11576.25 元 |
在这个例子中,每年都会将上一年度的本利和作为下一年计息的本金,经过 3 年的复利计算,最终得到的本利和为 11576.25 元。
相关问答FAQs
1、问:复利计算和单利计算有什么区别?
答:单利计算只根据初始本金计算利息,每一期的利息不会加入到本金中再次计算利息,而复利计算则是在每一期都将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作为下一期计算利息的基础,因此复利计算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通常比单利计算得到的利息更多,同样 10000 元的本金,年利率 5%,3 年期限,单利计算出的利息为 10000 × 0.05 × 3 = 1500 元,本利和为 11500 元;而复利计算出的本利和为 11576.25 元,利息为 1576.25 元。

2、问:如何选择合适的复利计算期数?
答:选择合适的复利计算期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复利计算期数越多,最终获得的本利和就越高,但同时计算也会更加复杂,常见的复利计算期数有按年、半年、季度、月、日等,如果是长期投资且希望获得较高的收益,可以选择较长的复利计算期数,如按月或按日复利;如果是短期投资或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可能选择按年或半年复利更为合适,还需要考虑投资产品本身的规则和限制,有些产品可能只提供特定的复利计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