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
应收账款(Receivables)是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应收账款包括已经发生的和将来发生的债权,前者如已经发生并明确成立的债权,后者是现实并未发生但是将来一定会发生的债权。
应收账款的定义与范围

定义: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
范围:应收账款的范围是特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引起的债权;
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不包括长期性质的债权;
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客户的款项,不包括企业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
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生应收账款的原因主要有两种: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以及商业竞争。
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款的时间时常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由于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而造成的应收账款,不属于商业信用。
商业竞争: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就现代市场经济本质而言是信用经济,信用销售已成为企业争取客户,扩大销售和经营规模的最有效手段。
应收账款的作用

扩大销售:扩大销售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
减少库存: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企业持有产成品存货,要追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相反,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则无需上述支出。
增加企业信用:企业会计在进行应收账款保理时,一般情况下要与银行签订一定的有效合理的保理额度,就企业而言,借贷欠款方一般也是存在有固定的客户资源,所以与之合作的金融机相对而言也能够进行合理评估,从而采取有效手段来控制风险。
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是指在赊销业务中,从授信方(销售商)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受信方(购买商),债权成立开始,到款项实际收回或作为坏账处理结束,授信企业采用系统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对应收账款回收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等。
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
应收账款属于资产类科目,借方表示尚未收回的账款,贷方表示归还的账款或预收的账款,当企业发生应收账款时,按应收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按确认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收回应收账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形成的债权,它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也可能带来坏账风险,企业需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确保足额、及时收回应收账款,降低和避免信用风险,对于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及时计提坏账准备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