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约定偿还本金和利息,导致贷款违约的贷款。不良贷款挂帐号是银行将不良贷款从正常账户中转移至专门设立的账户进行管理和处置。
不良贷款是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的总称,它指的是借款人未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不良贷款的类型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95年7月27日发布的《贷款通则》(试行),不良贷款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逾期贷款: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2、呆滞贷款: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2年(含2年)以上仍不能归还的贷款,或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规定年限但生产经营已终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不含呆账贷款)。
3、呆账贷款:指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借款人遭到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贷款人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质物所得价款不足以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贷款。
不良贷款的危害
不良贷款对银行和经济都有一定的危害,它会影响银行对经济的支持能力,因为银行需要从利润中予以注销或在账面上提列坏帐损失准备,这会减少银行的可用资金,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可能意味着金融机构不能收回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大,风险也就越高,不良贷款还会影响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导致其未来融资困难。
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不良贷款的成因复杂多样,既有银行外部的原发性因素,也有银行内部管理的内生性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借款人的因素:如内部经营不善、产品市场萎缩、故意逃废银行债务等。
政策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

行政干预因素: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银行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
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风险防范能力不强,贷款粗放式经营是主要原因之一。
信贷人员素质问题: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
贷款结构不合理:贷款组合结构性失衡,如贷款投向不合理引起贷款过度集中等。
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
银行处理不良贷款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贷款延期:对于借款人经营状态良好,但只是因为资金临时性周转不开的情况下,银行往往会为借款人申请贷款延期。
2、贷款清收:如果通过贷款延期或债务重组等方式,仍无法解决借款人的问题,银行就会向法院起诉,查封、冻结、扣划抵押借款人名下的资产,通过拍卖来抵债。
3、资产转让:对于长期多次催缴,无法回收的贷款,银行一般会选择将债权打折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实现不良资产的剥离。

4、不良资产核销:不良贷款认定为损失后,银行为了控制不良贷款率,在符合核销条件的情况下,会做核销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核销只是一种财务处理,不代表银行和借款人的债务关系解除了,银行还是保留该笔贷款的追偿权利。
相关问答FAQs
问:什么是不良贷款?
答: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问:不良贷款包括哪几类?
答:不良贷款包括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