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国债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背后有着怎样的来龙去脉?

都卡 期货动态 29
1995年2月23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违规交易327合约,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国债,亏损16亿元人民币,国债期货因此夭折。

327国债事件

327国债事件是1995年发生在中国证券史上的一次重大金融事件,涉及大量违规交易和市场监管问题,以下是关于该事件的详细内容及分析:

327国债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背后有着怎样的来龙去脉?-第1张图片-ECN交易平台排行榜

一、事件背景

1、时间与地点:1995年2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

2、主要人物:管金生(万国证券总经理)、尉文渊(上交所总经理)等。

3、事件起因:由于对“327”国债期货的保值贴补率和兑付价格存在分歧,引发了市场上的激烈博弈。

二、事件经过

1、市场传言与分歧:市场传言财政部将对“327”国债进行贴息,但以万国证券为首的空头方认为财政部不会提高保值贴补率。

2、财政部公告: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多头借此大肆买入,推动价格上涨。

3、违规操作:在收盘前最后8分钟,万国证券违规大量透支卖出国债期货,试图打压价格,导致市场上出现巨额空单。

327国债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背后有着怎样的来龙去脉?-第2张图片-ECN交易平台排行榜

4、紧急处理:当晚,上交所宣布最后8分钟内的交易无效,万国证券因此亏损56亿人民币,濒临破产。

三、事件影响

1、市场震动:该事件引起了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被称为“中国大陆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2、监管加强:事件后,中国证监会加强了对国债期货交易的监管,并于同年5月暂停了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3、行业整顿:多家相关机构和个人受到处罚,国债期货市场被关闭长达18年之久。

四、FAQs

1、什么是“327”国债?

“327”国债是1992年发行、1995年到期兑付的三年期国库券,发行总量为240亿元人民币。

327国债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背后有着怎样的来龙去脉?-第3张图片-ECN交易平台排行榜

2、为什么会发生这次事件?

主要原因是市场对财政部是否提高保值贴补率存在严重分歧,以及当时国债期货市场的监管不完善、风险控制滞后。

3、事件造成了哪些后果?

万国证券因违规操作遭受巨额亏损,国债期货市场被暂停交易,多名责任人受到法律制裁。

标签: 327国债事件 来龙去脉 背后原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