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交通是针对贫困地区实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措施,旨在提升这些地区的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及管理养护效能。通过修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促进资源流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撑。
扶贫交通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下将详细阐述什么是扶贫交通:

1、定义与背景
定义:扶贫交通是指通过建设和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条件的一系列措施。
背景:在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薄弱,运输服务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制定了《“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明确了交通扶贫的目标和任务。
2、目标与任务
总体目标:到2020年,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八大任务:骨干通道外通内联、农村公路通村畅乡、安全能力显著提升、“交通+特色产业”扶贫、运输场站改造完善、水运基础条件改善、公路管养效能提高和运输服务保障提升。
3、实施情况与成效
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农村公路和县乡公路客运站建设中央投资约8480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建设1.6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和4.6万公里普通国道,实现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

农村公路建设:提前一年完成托底性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任务,解决了贫困地区2.45万个建制村、2.1万个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问题,支持贫困地区改造建设150个县级客运站和1100个乡镇客运综合服务站,实现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
安全保障:实施30万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5万座,对通客车村道上不符合安全通客车要求的窄路基路面路段合理进行加宽改造。
特色产业:推进“交通+特色产业”扶贫,建设约3.2万公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园区路,强化交通对产业扶贫的基础支撑作用。
4、典型案例
安远县:通过交通扶贫,安远县形成了北上南昌、南下广东、东出福建、西进湖南的高速公路大通道,电商扶贫产业覆盖80%的乡镇和32%的贫困农民。
色达县:经过四年定点扶贫,色达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60公里,实现了17个乡镇、134个行政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农村客车。
店子坪村:通过修建道路,店子坪村从凿毛路、修砂石路到铺水泥路、沥青路,最终实现了道路户户通,村民建起了休闲别墅,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
5、未来展望

持续投入: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交通扶贫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创新模式:探索更多“交通+”扶贫模式,如“交通+电商”、“交通+特色农业”等,进一步发挥交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提升服务: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确保贫困地区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安全。
巩固成果:加强已建成交通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长期发挥作用。
以下是有关扶贫交通的问题与解答:
问:扶贫交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扶贫交通的主要任务包括骨干通道外通内联、农村公路通村畅乡、安全能力显著提升、“交通+特色产业”扶贫、运输场站改造完善、水运基础条件改善、公路管养效能提高和运输服务保障提升。
问:扶贫交通对贫困地区有哪些具体影响?
**答:扶贫交通对贫困地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提高了出行便利性;二是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特色产业的发展;三是提升了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四是增强了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扶贫交通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可以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探索更多“交通+”扶贫模式,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巩固交通扶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