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呈不规则碎片状,颜色为浅黄色至浅褐色。
豆粕,作为大豆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广泛应用于畜禽及水产的配合饲料中,豆粕不仅在营养价值上具有显著优势,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也是确保其高效利用的关键因素,以下是对豆粕的详细分析:
一、豆粕的基本特征
![豆粕究竟是什么样子?-第1张图片-ECN交易平台排行榜 豆粕究竟是什么样子?-第1张图片-ECN交易平台排行榜](https://www.top-seo.cn/zb_users/upload/post_aigc_pic/category_1/9621b3ed4006eec87c6b5c2678f9f255_0.png)
1、形态特征:豆粕一般呈不规则碎片状,颜色为浅黄色至浅褐色,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这种形态特征使得豆粕在饲料加工中易于与其他成分混合,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2、营养价值:豆粕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40%~48%,赖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这些营养成分对于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尤其是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直接影响到饲料的营养价值。
二、豆粕的生产工艺
1、提取方法:豆粕的提取方法主要分为一浸法和二浸法,一浸法是通过浸提法直接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而二浸法则是先通过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一浸法由于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国内目前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
2、温度控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温度过高会影响到蛋白质含量,从而直接关系到豆粕的质量和使用;温度过低会增加豆粕的水份含量,而水份含量高则会影响储存期内豆粕的质量,适度加热是豆粕加工过程的关键技术。
三、豆粕的分级标准
按照国家标准,豆粕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豆粕、二级豆粕和三级豆粕,不同等级的豆粕在蛋白质含量、纤维含量、能量指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一级豆粕质量最优,蛋白质含量最高,从目前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的情况看,一级豆粕大约占20%,二级豆粕占75%左右,三级豆粕约占5%。
四、影响豆粕品质的因素
1、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对豆粕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控制上,适度加热可以破坏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加热不足或过度都会降低豆粕的营养价值。
2、霉变:霉菌毒素是由生长在饲料谷物上的霉菌所产生的次生性代谢物,霉变不仅破坏豆粕中的营养物质,而且易引起动物霉菌毒素中毒,在豆粕的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以防止霉变的发生。
3、掺假现象:个别不法人员瞄准了豆粕的有利可图,造成豆粕的各种掺假现象出现,从而使豆粕的纯度降低,营养价值明显下降,在接收豆粕时需认真检查,控制好适合本地区安全储存的水分。
五、豆粕的消费用途及比例
![豆粕究竟是什么样子?-第2张图片-ECN交易平台排行榜 豆粕究竟是什么样子?-第2张图片-ECN交易平台排行榜](https://www.top-seo.cn/zb_users/upload/post_aigc_pic/category_1/9621b3ed4006eec87c6b5c2678f9f255_1.png)
大约85%的豆粕被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豆粕内含的多种氨基酸适合于家禽和猪对营养的需求,实验表明,在不需额外加入动物性蛋白的情况下,仅豆粕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就足以平衡家禽和猪的营养,豆粕还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业中,以及制作糕点食品、健康食品和化妆品等。
六、相关问答FAQs
问:豆粕的颜色变化是否影响其营养价值?
答:是的,豆粕的颜色变化可以反映其营养价值的变化,颜色过深表示加热过度,太浅则表示加热不足,整批豆粕色泽应基本一致,以确保其营养价值的稳定性。
问:如何鉴别掺假的豆粕?
答:鉴别掺假豆粕的方法有多种,例如通过碘碘化钾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纯豆粕的标准样品与掺假豆粕的区别,还可以通过感官特征检查豆粕的色泽、形状、香味、软硬度、夹杂物等来判定其品质概要差异。
豆粕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在畜禽及水产的配合饲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豆粕的基本特征、生产工艺、分级标准以及影响其品质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豆粕,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